欢迎进入康奈尔儿童智力测试仪网站!

康奈尔儿童智力测试仪
专注儿童智力测试仪、儿童注意力测试仪、儿童综合素质测试仪、儿童智力测评系统的研制、销售

全国咨询热线: 400-006-2615

产品知识
您当前位置:康奈尔 >> 新闻中心 >> 产品知识 >> 浏览文章

小孩不理人、口齿不清有可能是「听力障碍」?关于「听损儿」的13个必备知识

很多人会以为听损儿有听不见、听不清楚的问题,未来一定会不爱说话,语言发展也会比一般儿童还要迟缓,但事实上,若听力受损的儿童有被适当的积极介入,他们的语言发展能力、听觉记忆(听了以后记得的资讯)甚至有可能会比一般的小朋友表现得更好。

小孩不理人、口齿不清有可能是「听力障碍」?关于「听损儿」的13个必备知识

每一次的怀孕,都是全家族的期待与希望,我们希望肚子里的小宝贝能健健康康的没有任何缺憾,但有时候事情真的不是如自己所预料。根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新生儿中约有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患有听力损失,这个比例其实没有我们想像中的低。下面带各位一起了解「听损儿」、「听障」的疑问,希望大家能用更正面的态度了解「听力受损」这件事。

1.听损是什么?

听损有很多原因,大致分为先天和后天。

在先天性听损中,最常见的是基因遗传,例如:OTOF基因变异(跟听觉神经有关),粒线体基因变异(可能对某种药物异常敏感,服用后会导致听力变差),或是SLC26A4基因变异(与听觉构造发育不完全有关),这些基因都有可能透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遗传到我们下一代,所以如果家里有人具先听性的听力问题,就需要特别留意;其它还有像怀孕过程中,胎儿的听觉构造发育/成长不完全,甚至根本没有听觉神经或耳蜗等听觉构造;而后天原因则有像是产程感染:巨细胞病毒或是先天性梅毒、德国麻疹,或是生病:中耳炎、脑膜炎、新生儿缺氧、高黄疸舒/换血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听力障碍。

2.听损不是只有「0」跟「1」

听损并不是大家所想像的是非题,只有「听得到」跟「听不到」的区分,中间还有很多「模糊地带」,像是听不清楚、听不到特定的音频都算是听损,听损也会有单双边及严重程度的区分:像单侧听损、微听损、重度听损、高频听损、暂时的传导性听损……等等。(就像我们近视,也不是只有「看得到」、「看不到」,而是「不清楚」,或是有「闪光」等区分。)

3.如何知道我的小孩有没有听损?

在2012年以前,我国并没有针对新生儿做普及性的听力筛查,因此很多父母是在孩子年纪较大时,发现叫人不回、讲话不清楚等问题,就诊后才知道是听力受损导致;而比较大意的父母,甚至有可能一辈子都没发现,终生误会小孩是调皮、不受控或是先天比较「憨慢」。

但很多研究发现,若能早期发现、早期介入,听损的孩童们未来大多能有很好的能力与发展;因此2012年后,政府推动全面性的新生儿听力筛查(aABR, 「脑波」类型的电生理检查),将听力筛检纳入新生儿的健康检查项目当中,甚至近几年的筛检率近98%!透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就能逐步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标大步迈进。

但就像小编说的:「听损有严重程度之分。」有的听损小孩虽能对多数生活中的声音出现反应,但却易有听不清楚、听错的问题,此时父母、老师多会觉得孩子「特别难带」,像是「讲不听」、「发音不标准」、「不够专心」、「常活在自己的世界」或「学习能力不佳很『憨慢』 」等;此时除了直接带小孩到耳鼻喉科或专门的机构做检查外,家长也可以透过平时孩子对语音的听辨正确性来观察,例如:请孩子将「熊熊」放好,孩子会不会错把「牛牛」归位、叫孩子指认「肚肚」,孩子会不会错指「裤裤」;一旦有这些相似音混淆的「警讯」发生,请务必要尽快向专业人员寻求协助。

4.如果小孩听力筛检没过,我该怎么做?

就如同所有的检测一般,受测者的个人生理状况及检测环境,都有可能导致听力筛检有「假警报」也就是「伪阳性」产生的可能。因此当孩子听筛未过时,爸爸妈妈请先提高警觉,但不要过于担忧,尽快配合医生安排后续检测,厘清孩子听力的实际情况,才是当务之急!

在等待/不确定的期间,爸爸妈妈除了可以找相关的机构咨询、安排检查或对「听力/听损」多作一些了解外(有些医院/医师会有推荐或习惯转介的疗育单位),也可以积极地陪伴孩子说话互动,培养孩子「倾听」的良好习惯,并藉由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对声音作出反应」,这样一来不论对后续的听检追踪,亦或长大后的听语学习,都能有正向帮助。(跟孩子多互动、多说话准没错)

5.为什么产检时不做全面性的听损基因检查?

还记得我们在做产检时,每一项目都好贵;而听觉的基因的检测也同这些产前检查一般费用高昂,少则千把块起跳多则高达数万,同时还可能会涉及隐私、道德甚至是医学伦理等议题。因此就现今的大环境而言,妊娠中的全面性听觉基因检测,尚属于有待讨论的医疗课题。

6.听损能完全复原吗?

如同前文所提,以婴幼儿的先天性听力受损类型多属于「感音神经性」听损,和「内耳」或「听觉神经」等构造较为相关,就现今的医疗科技来说这些受损虽无法透过手术或服药「治愈」,但多数仍可藉由「辅具」来获得有效矫正。因此特别鼓励家长,一旦确认孩子有听力受损后,千万别感到气馁,只要能尽早把握听语学习的黄金期,透过合适的辅具介入及听能复健,多数的听损孩童仍可和同龄者有相似/相同,甚至可能是更好的听语发展,只要我们再协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交沟通技能,孩子们未来也能学习/沟通顺畅无碍。

7.听损的黄金治疗期?

与其说是:「黄金治疗期」,大不如说是「把握语言黄金爆发期」。语言学习黄金期指的是孩子语言学习快速爆发的年龄阶段,多与「治疗听力」一事无太大关联,因为一般孩童的听损,多跟先天基因等因素有关,很难因为治疗而有所改善。

目前学界认为,孩童的「语言黄金爆发期」是在6岁前:只要能在1个月进行检查、3个月确诊、6个月介入辅具(助听器或电子耳)及「复健疗育」 ,把握大脑学习最活跃的阶段,并藉由合适的早期疗育协助孩子发掘其最大的「听觉潜能」,那孩子就有机会透过「听」与「说」的沟通技巧,发展出与其他孩童一般的能力,不因听损而学习或发展受限。

环境相当「居家」,有卧室、厨房、客厅等生活情境,也有各式各样的动物、人物玩具。课堂上,老师会用游戏的方式在自然情境中跟孩子互动,带领孩子一同认识这个世界,并教导他们发音、说话。乍看之下,其实就跟我们一般父母跟小朋友在家生活教学一样呢!

8.听损儿的各项发展能力真的会比较差吗?

很多人会以为听损儿听不见、听不清楚,语言发展会比其他孩子还要缓慢,甚至是不爱说话;但事实上,这些孩子若有被积极的介入合适辅具,且照顾者又能丰富的输入语言、或进行专业的听语训练,那他们的语言能力、听觉记忆(听了以后记得的资讯)不但不会差于同龄孩童,甚至有可能会比其他孩子表现得更好呢!像是有的听损儿在小小年纪就能讲电话、记得数项电话内沟通的资讯,反而是一般小朋友做不到的呢!

但等到听损儿上学后,将面临另一波的挑战。主要是校园中「听」的环境相较于家里复杂,不再只是「一对一」的对话方式,团体互动中同时接收的语音资讯更多,对于听损儿在听取讯息及课业学习上难度更高,因此听损儿真的要花更多时间、比一般人更加努力适应!

9.电子耳无敌?

除了助听器外,电子耳(又名人工耳蜗或人工电子耳)也是听损孩童们另一种常见的个人辅具。其原理是藉由外部挂在耳朵上的语言处理器收音后,透过线圈感应的方式,将语音讯号编码为数位讯号传入头皮下的植入体内,再透过植入体把数位讯号转换成电流讯号,而后刺激听觉神经再传至大脑,让使用者收到「声音」。这样的传递方式与助听器「扩大声学能量」并不相同,因此对于重度到极重度的听损者来说,它可能会比助听器来得有效,但这样的个人辅具属于「侵入式」也不见得适用于每个人,例如:受损者本身若没有长耳蜗或听神经,那就可能无法植入,因此一旦有需求,就务必请听力师与医生协助作完整的全面性评估。

事实上,小编还询问到一项很特别、也正在悄悄发展中的侵入式听觉辅具—人工脑干植入(ABI),这项听觉辅具的植入技术概念与电子耳雷同,甚至可能可以帮助那些「没有长耳蜗或听神经」、无法植入电子耳的听力受损者;但除要价不婓外,它也有较高的医疗风险性,且适用的对象也有许多严谨的要求。因此即便在国外有较广泛的使用与植入,但听力筛查师还是建议爸爸妈妈若有相关疑问,应先和国内的医疗人员作深度的全面探讨,而非直接前往国外就诊开刀。

10.小朋友都有听得到,但为什么医生说他有听损?

如同前文提及,听力受损并不是简单「0」或「1」的是非题,它的概念虽然跟「近视」有点雷同,但更为复杂,因为听力还有分频率、响度、清晰度… …等等,有些人可能是较难接收某些频率或音调的声音,而不是单纯的「没声音」;而在一系列的检查与评估后,我们才会知当这些孩子虽然「听得到」 ,但其实听得不清楚,且这样的健康状态,可能对其未来的听语学习或生活沟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且不见得在医疗端能完全掌握。

对于这种「听损较轻微」的小孩,常见的影响有「讲话不清楚」、「专心度不佳」、「大舌头」、「牛头不对马嘴」、「相似音傻傻分不清楚」(如:错把「飞机」当「黑鸡」)…...等等问题。这些源自于「聆听」的问题,若没有透过辅具改善聆听「品质」,那不论再怎么练习都难有良好成效,甚至在生活沟通上也会很容易与他人产生障碍与不必要的误会。虽然在年纪长大后,孩子能逐步透过情境、逻辑及前后文意来猜测说话内容,旦仍无法克服所有生活沟通情境(例如:请把这个本子拿给「汪?庄?」老师)。

11.单侧听损对生活的影响?

除了两耳听损,听力障碍也有可能只发生在单只耳朵。那如果只有单边耳朵听不清楚、听不到,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

当事者很常会听不清或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忽略,非得要说话者靠近完好耳或面对面,才能有较佳的信息街收能力;过马路时也容易因车子从受损耳方向开过来,而有可能无法察觉或听声辨位;少了一只耳朵的听力,在降噪功能上也会瞬间低落(两只耳朵的完好听力有降噪功能),导致大脑容易聆听疲劳。张听力师举例:「两只手可以做很多事,但如果只有一只手,生活虽然一样可以过,但就是会有诸多不便与限制。」

12.助听器是社会负面标签?

很多家长会对「戴助听器」有着负面的看法,认为这是一种残缺的「标签」或「象征」。但或许事情并非如同我们想像~换个角度看待,助听器只是一种「辅助听力」的高科技工具(很多助听器还能如同蓝芽耳机一般听音乐呢!),就像近视需要戴眼镜、走路不俐落需要拐杖一样,助听器也是类似的功能,只是在使用上较复杂许多。因为除透过专业人员调整、检查效能,使其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外,尚需长时间的配戴,藉由训练来加速适应过程并发挥最佳效益。

如果家里有戴助听器的小朋友,爸爸妈妈不妨换个方式协助孩子建立信心、培养自我认同感:「助听器就像是你专属的超能力,配戴后我们可以听到好远、好远的声音。」将助听器赋予一个正面的印象,孩子就不会有自卑、难过的心理。

13.听损,其实只是跟世界沟通比较模糊而已

我国新生儿有听损的比例是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所以跟你同样痛苦、烦恼的父母也不在少数。但我们或许可以试着换个角度看世界:「现今医疗科技那么发达,综然孩子有听力受损,我们也可以透过早期的疗育介入让其沟通学习无碍,孩子也还是能和世界接轨,一同与你我享受生命的美好。」

家有听损儿,家长的心中一定会有些遗憾,甚至无法接受,但无法接受也没办法改变「小孩听损」的事实。在努力调适心情的同时,还是要尽快且积极的寻求专业人士与机构的协助,才能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