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听力健康非常重要,如果在婴幼儿期听力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语言、智力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发育。有些孩子在刚出生时就伴有耳聋,有些则是到了一定年龄才出现的。父母一定要定期对婴幼儿的听力进行简单的筛查,以便提早发现孩子是否存在耳聋问题。作为父母该如何判断孩子的听力是否正常呢?
家长是孩子听力第一观察者
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家长最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存在听力问题。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儿童通常并不能准确发现或表述自身听力异常,家长会忽视一些听力障碍的儿童表现,误认为自己的孩子顽皮不听话、反应迟钝、不专心或理解感知能力差等。
对于与孩子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家长来说,及时发觉孩子听力异常的行为表现很重要。家长可在儿童不同年龄段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了解他们听力有无异常。
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可以接受听力检查,听力测试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年龄、配合程度、听觉发育水平等选用。目前听力检查方法均为无创检查,对怀疑听力损失的学龄前儿童,一般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判断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明确诊断才能有效地给听力损失患儿合适的干预方案。
听力障碍干预手段很多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听力异常,不要盲目担心,影响孩子听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并不是永久性的听力障碍。
儿童听力损失分两种,一种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由于听神经、耳蜗受损,一般为永久性的听力下降;另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等声音传导路径出现问题,大部分是可以恢复的。例如,外耳道耵聍栓塞引起的听力下降,只要简单的清理耳道就能恢复听力。儿童多见的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传导性听力下降,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简单的手术治疗逐渐恢复听力。
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目前还不能有效逆转听力水平,但也并非束手无策。根据儿童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可选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人工听觉辅助儿童听声,完全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避免听力损失对儿童言语及其他社会活动的不良影响。
如何保护宝宝听力?
1、不要让宝宝躺着吃奶
宝宝的咽鼓管平直,躺着吃奶很容易发生呛咳,奶水呛入咽鼓管进入耳腔,引发中耳炎。不仅呛奶宝宝鼻炎、口腔疾病都很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炎在婴幼儿人群中非常高发,也是伤害宝宝听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2、不要随便给宝宝挖耳朵
很多妈妈看到宝宝耳朵里面有耳屎,都耐不住心痒要给宝宝清理。事实上,宝宝耳朵里存在一些耳屎其实是有很大好处的。可以有效保护宝宝耳膜,缓解强烈声音对宝宝耳膜的冲击。而且,适量的耳屎还可以阻挡异物、飞虫等进入宝宝耳朵。
3、不要强制给宝宝灌药
让宝宝乖乖吃下又苦又涩的药是很难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用手捏着宝宝鼻子、趁宝宝张大嘴哭闹给宝宝强行灌药。强行灌药会导致药水呛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和呛奶是有差不多一样的后果的。
4、不要给宝宝滥用抗生素
新生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是很弱的,因此也很容易感染疾病。家长为了让孩子快些康复,会给孩子吃各种抗生素。
抗生素中的一些种类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对耳内神经细胞的损害尤其巨大,稍有不慎都会导致耳聋,称为耳毒性药物。
5、避免家庭噪音
家庭噪音,这可能是家长们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据检测,家庭中电视机所产生的噪音可达60至80分贝,洗衣机为42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至50分贝。另外,室内敲打声、家人的高声吵架等均在范围之列。听力的丧失是渐进性的,不容易被发觉,而家庭噪音具有长期性、隐匿性的特点,所以,家庭噪音对宝宝听力损伤的危害不容忽视!建议家里噪声比较大的设备尽量不要同时开启,同时避免使宝宝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音污染源。
因此,作为陪伴孩子共同生活成长的家长,你们是孩子听力健康最重要的守护者,您的及时发现,积极配合检查,早期有效的干预可能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家长的细心和重视是对儿童听力问题最直接的关怀和帮助,请积极对待,因为我们可以做到,让孩子远离听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