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测试仪主要基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原理,通过多种方式评估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任务范式:多数测试仪会设计一系列特定任务,利用孩子完成任务时的表现来分析注意力。例如持续性操作测试(CPT),屏幕上会按一定频率随机呈现不同刺激,如字母、图形等,要求孩子对特定目标刺激做出反应,像看到字母 “A” 就按键。通过记录孩子的反应时间、错误率等数据,判断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持续性以及选择性注意能力。若孩子频繁漏报目标刺激或反应时间过长,可能提示注意力存在问题。
神经生理信号监测:测试仪可借助传感器采集孩子在测试过程中的生理信号。脑电图(EEG)是常用方式之一,大脑在不同注意状态下会产生不同频率的脑电波,如注意力集中时,β 波活动增强。测试仪通过头皮电极收集脑电信号,分析脑电波频率、振幅等特征,转化为注意力相关指标。此外,眼动追踪技术也被广泛应用,眼睛的注视行为能反映注意力指向。当孩子注意力集中时,注视点相对稳定,眼跳次数少;注意力分散时,眼动模式会变得紊乱。测试仪通过摄像头捕捉孩子眼部运动,分析注视时间、注视轨迹等,评估注意力状态。
行为观察与分析:测试仪还会从行为层面进行观察。在一些测试场景中,会记录孩子在规定时间内的小动作数量、坐姿稳定性等。比如,孩子频繁扭动身体、东张西望,可能意味着注意力难以维持。同时,结合孩子完成任务时的表情、情绪反应等综合判断。例如,面对复杂任务时,若孩子表现出烦躁、抗拒,影响注意力集中,测试仪也能捕捉到这些行为信息,并将其纳入对注意力的评估体系,从多维度、多层面解读孩子的注意力状况,为家长和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